当前位置:希望>都市言情>影帝:我的娱乐时代> 第四百四十四章 拿奖之后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四十四章 拿奖之后(1 / 2)

今年戛纳电影节期间,刘艺菲团队为她做了很多营销。
时尚方面的自不用说,刘艺菲是各品牌方的宠儿,今年品牌活动有所减少,但还是出了三套礼服大片。
电影本身的营销是最多的,《她》是今年华语独苗,说难听点,怎么营销都可以。
哪怕是把戛纳媒体对《她》的赞美法译中搬到国内也够很多版面了。
国内媒体根据法国这边的情报,称刘艺菲通过《她》摆脱了此前若有若无的花瓶定位,转型实力派。
从刘艺菲转型大荧幕的《功夫之王》起,她的角色,除了《建筑学概论》和《时空恋旅人》两部小成本爱情片,其他角色或多或少有些花瓶的色采。
无论是《盗梦空间》的阿德里安,还是《龙门飞甲》的凌雁秋,抑或是《环太平洋》jane,都是助手一类的功能性女主。
但cici这个角色不一样,《她》整个故事的核心以及主要卖点都是她饰演的cici一角,甚至片名《她》指的都是刘艺菲扮演的人工智能助手。
可以说《她》出镜的是张元君,占主导的却是刘艺菲。
这就是为什么刘艺菲团队会在《她》上营销刘艺菲大女主的原因所在。
别家不服?
不服你也拿一部女主电影进戛纳主竞赛啊。
通稿发太多,很多时候会遭到反噬,营销刘艺菲大女主的缺点就是,这几乎把刘艺菲架在火上烤:你说你是大女主是吧,那我等着看你拿戛纳影后。
好在最后《她》拿了个评审团大奖,刘艺菲也在领奖台上亮了相,结局也还算好看。
《她》的豆瓣词条下,已经有四五条在戛纳看过的观众的评论了。
“戛纳卢米埃尔宫首映场。许安华颠覆自己的作品,刘艺菲颠覆自己的作品,张老三正常发挥的作品,绝对值回票价。只不过编导把整个故事的结局引向老调重弹的孤独和深邃,导致电影最后一口气没提上去,这可能也是《她》只拿评审团大奖的原因吧。”
“戛纳首映第二天放映场看的。魔都政府高低得给剧组磕一个,许安华把魔都的钢筋水泥和霓虹灯拍出了诗意,张老三的表演不会让期待他的观众失望,如果说梁朝韦天生适合演忧郁,那张元君的脸就是为孤独和厌世而生的。刘艺菲很惊喜,看来她在张元君身边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。”
豆瓣词条下更多的还是观众对影片在国内上映的期待。
《她》目前的局面非常好,作为小众文艺片,因为张元君和刘艺菲两大顶流参演,再加上戛纳获奖,在国内关注度非常高。
按理说,此时主创们应该回国接受各方的祝贺,但记者在京城机场只蹲到了中影方面回国的人员。
导演许安华在戛纳拉到一笔钱,直接投入到新片的筹备中了,没回京城。
刘艺菲在巴黎还有两天戏要拍,张元君留下来陪她,也就没回来。
通过刘艺菲发在微博的“继续开工”的照片,媒体和观众很快知道具体情况。
其实他们最想知道的是张元君和刘艺菲的婚期。
许安华当着全世界媒体的面透露两人的婚期在10月,记者们想听当事人亲口确认。
两人不回国,记者们也有办法。
没两天,许安华在哈市为新片做准备时,首度接受记者采访,这是许安华获奖后首次公开露面。
照例谈了获奖的激动心情,称回港岛后,收到亲友的祝贺,还办了一个小小的庆功晚宴。
虽然《她》不是港片,但许安华连续两年在欧洲电影节有所斩获,已经是近五六年里,港岛电影人在国际影坛最高光的了。
一些港岛老板这时候才承认,金像30年,那尊影帝奖杯没有白给张元君,他虽不常来港岛,也很少带钱来港,但却让许安华在国际影坛挣了大面子,许安华的面子就是港岛电影的面子。
当然,如果张元君能投资港片,能带港人港影在国际影坛多多露脸就更好了。
在采访上,记者问许安华:“您在领奖台上说艺菲10月结婚,能透露下是10月的哪一天吗?”
许安华笑道:“我当时激动,嘴快了,其实不应该说的。”
“现在说都说了,具体日期也给我们透露一下嘛。”
“这个是人家两夫妻的私事,你别为难我了。”许安华笑着拒绝。
说回电影本身,记者询问许安华《她》在国内何时上映。
许安华直言现在每个月都有大片上映,在档期上已经没有小成本文艺片的存活空间了:“我们还在协调档期,这个礼拜就会正式定档。”
记者又问:“影片在戛纳交易市场的成交情况如何?票房压力大吗?”
“我们卖的还不错,文艺片不是来挣票房的,压力不大。”
记者进一步说:“《她》的宣传经费充足吗?”
许安华说:“我觉得还行,比一般文艺片要多一些,但跟商业片是没办法比。”
“所以不会全国路演?”
“很难。”许安华承认《她》不会全国宣传,又笑道,“但是如果《她》票房非常好,老板或许会批给我们更多的宣传经费。”
又说到许安华正在筹拍的新片《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》(《黄金时代》原名),记者问:“新片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